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6篇)

时间:2024-10-26 来源: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篇1

【关键词】复合伤;急救;护理

随着工业与交通的迅猛发展,急症收入骨科病房的复合伤日益多见,其具有伤情复杂、病情紧急、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的特点,急救与病房观察处理的延误,可造成病情恶化,出现死亡等最严重的情况。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地急救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处理对救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我科复合伤病人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骨伤住院病人30例,均为复合伤。男18例,女12例,年龄21岁~62岁。

1.2复合伤的临床特征①应激反应严重,由于神经-内分泌反应调控机制,机体除英语高代谢、高动力循环、高血糖、负氮平衡状态,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②休克发生率高,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尤其是胸腹联合伤。③早期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合并严重外伤者常见。④感染率高:创伤应激激发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易感性增高,易发生耐药菌和真菌的感染。

2急救

2.1急救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输血-心功能监测-控制出血。

2.2伤情观察患者急诊入院,立即判断伤情,进行维持呼吸和循环的抢救,抓紧时间一边抢救一边检查。其方法是一问、二看、三查。即通过询问病人或有关人员,了解受伤原因、时间、部位,受伤后的反应及症状,曾经采取的治疗措施及用药情况等。二看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受伤部位、损伤范围、严重程度,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等。三查是认真检查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骨折征象等。

2.3抢救休克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以保证胶体、晶体、各种药物及血液制品的输入,缩短组织低容量期限,消除和控制末梢水肿。对合并脑挫伤的病人,在维持血压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输入量、输液滴速,防止因输入过量而造成脑水肿。及时止血,根据伤情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如扎止血带,加压包扎清创、缝合等。

2.4防治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气吸入,以减轻组织缺氧状况,在吸氧过程中,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氧流量。呼吸停止时,立即行人工呼吸并迅速过渡到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为保持气管通畅,气管内分泌物要及时吸出。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30秒钟。坚持一次一管的原则,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保持肾脏和其他脏器功能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多发性损伤早期由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急剧增加,血钾常排泄过多,大量失血,不能进食和脱水剂的应用,使血钾丢失,为防止电解质紊乱,视尿量适当补钾。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部位,密切观察相邻脏器的功能变化,对严重威胁生命的损伤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抓紧时间积极治疗。

2.6控制活动性出血

严重多发伤往往伴有开放性损伤,出血快,失血多,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因此,对开放性损伤及皮肤撕裂伤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压迫止血,及时用厚敷料包扎伤口,并将伤侧抬高以减轻出血。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夹板固定并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如1例特重型左下肢机械绞压伤,伤后20min就诊,患者处于休克状态,伤肢大量出血,立即用约束带压迫大腿根部,行结扎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止血,标明使用约束带的起始时间,很快达到止血目的,同时通知医生并快速补充血容量,采血配血,直接送手术室手术,住院15d痊愈出院。

3护理

3.1心理护理复合伤的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手术,患者难以接受病情和紧急手术,导致严重的心理负担。在抢救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语言态度要和蔼可亲,向清醒的患者耐心的解释术前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及意义,以消除其紧张害怕的心理反应,并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理护理,此点对病情痊愈非常重要,切不可忽视。

3.2伤口护理开放性创伤伤口多合并有外出血、骨折、血管神经及软组织或内脏的损伤。颅脑损伤者,可见开放性凹陷性骨折,严重者组织可能外露,胸部开放性创伤常可致命,应根据不同部位进行不同处理,包括止血固定,尽量保持血管、神经的完整性,一般做好伤口的无菌包扎,以免进一步污染伤口,无须扩创缝合以免拖延入院后正规探查和清创术时间,并应该重视整体情况的处理。

3.3监测心电图,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及时用药、及时抢救,预防心衰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发生。

3.4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时正确地执行医嘱,按时按量地给予有效的抗生素,保证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连续性,能有效地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

3.5防止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对血气胸患者要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并尽早进行促进肺复张的功能训练。

3.6昏迷患者的眼睛护理:对昏迷患者要注意保护角膜,用眼药水冲洗后涂眼药膏,用湿纱布覆盖眼部,以防角膜干燥损伤。

3.7生活护理:①口腔护理;②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勤擦洗、翻身;③饮食护理;④心理护理;⑤做好康复教育。

4讨论

严密观察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掌握患者伤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使患者获得抢救成功的关键。关心患者生活,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加与患者思想沟通,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娴熟的救护技术,能为病人赢得时间,获得救治保证,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系统的急救护理理论,而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急救中做到动作敏捷、准确、有效、忙而不乱,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郭翠兰.复合伤的急救与观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5期

[2]陆保凤.1例严重复合伤的抢救与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5期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篇2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救;护理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过程主要包括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衡量与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1]。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都是急、危重患者,面对群体伤害事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为了保障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过程中的救护安全,我科自2009年以来利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组织抢救突发事件29起,收治群体伤员238例,男137例,女101例;年龄7~76岁;食物中毒106例,交通事故98例,爆炸伤21例,重物压伤13例;院前死亡9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7例,其余经抢救转住院或留院观察治疗。

2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流程欠完善,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等几个方面。

2.2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的风险评价

2.2.1急救流程欠完善应急体系不够完善,对人力、物质等资源未能合理的协调和统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未健全。

2.2.2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突发事件中危重伤病谱广,病情危重凶险,急救经验不足,协作性技术技能下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法律意识淡漠,没有风险观念。

2.2.3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群体伤员因突然发生意外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上创伤的剧烈疼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与家属很容易产生激惹情绪,如解释沟通不到位,易发生医患冲突。

2.2.4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患者的转运承受能力未评估或评估不全面。

2.3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科室成立安全管理监控小组,对急救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预案,培养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3.2建立急救领导小组,制定院内急救预案院内急救预案:①急诊科接到抢救通知时,立即通报科主任、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检伤分类组、抢救治疗组、病情观察组、护送患者组。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群体伤员病情轻重快速分类编号,把编号标牌套在患者的手腕上或贴于胸前,并根据病情轻重做出紧急相应处理,一切诊疗操作检查,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③护送组负责送伤员检查、住院、手术,护送前先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应有专人护送,携带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物品,并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④一般患者或经急诊处理后的患者,由病情观察组人员专人分工负责治疗护理,加强巡视,高度警惕沉默不语、表情淡漠的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避免忙乱遗漏患者。

2.3.3持续专业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急诊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2],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科室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3]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技术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2.3.4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2.3.5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急救护理文书涉及法律、赔偿等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到达时间、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完成每项操作后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

2.3.6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实行告知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就医的高期望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5],群体急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性有时难以预料,护理人员应突出“急”字,妥善合理安排患者,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不能轻易下“没问题”、“不要紧”等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无思想准备,出现误解和纠纷,在使用急救器械时如心脏起搏器、侵入性操作等,应告知家属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效果评价

在29起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混乱现象,抢救工作分工明确,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对高风险环节,能及时控制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全部患者得到妥善处理,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讨论

4.1风险防范规范了过程的管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6]。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急救预案,成立急救小组,对高风险环节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使急救人员各尽其责,进入应急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护工作,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2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有计划的专科培训,执行急救任务后,有组织地对救治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急救人员的风险意识,能迅速发挥人员调配、物质供应、信息报导等职能作用,有预见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执行抢救方案,使每一个患者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4.3促进急诊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时,涉及部门科室广、人员多,在组织管理的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加强风险管理,每次抢救患者后总结讨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同时狠抓薄弱环节:如节假日的排班、新调入人员的培训等,全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398.

[2]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4]张颖,高秀芬,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篇3

脑溢血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由于气温骤降或情绪激动,突然发生口齿不清甚至昏迷。此时家属要克制感情,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否则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急救办法:将病人平卧于床,由于脑压升高,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喷射性呕吐,如不及时清除呕吐物,可能导致脑溢血昏迷者因呕吐物堵塞气道窒息而死。因此病人的头必须转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就能流出口腔。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异物入眼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损伤眼角膜。注意不能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急救办法:首先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或是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须马上去医院进行诊治;倘若经过自我处理后眼部仍旧不适,出现灼烧、水肿或是视力模糊的情况,也需要请医生治疗,切不可鲁莽行事。

扭伤当关节周围的韧带被拉伸得过于严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发生扭伤,扭伤通常还伴随着青紫与水肿。此时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急救办法: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流鼻血鼻子流血是由于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的血管都很脆弱,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鼻出血时绝对禁止用力将头向后仰,这样会使鼻血流进口中,慌乱中势必还会有一部分血液被吸进肺里,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急救办法:身体微微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持续5~15分钟。如果有条件的话,放一个小冰袋在鼻梁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如果鼻血持续流上20分钟仍旧止不住的话,患者应该马上去医院求助于医生。如果流鼻血的次数过于频繁且毫无原因,或是伴随着头疼、耳鸣、视力下降以及眩晕等其他症状,也务必去医院诊治。

烫伤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造成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发生后会看到明显的水疱;三级烫伤则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急救办法:一旦发生烫伤后,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不要弄破水疱,否则会留下疤痕。也不要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这些黏糊糊的物质很容易沾染脏东西。三级烫伤、触电灼伤以及被化学品烧伤务必到医院就医。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咳嗽、眼睛流泪或者呼吸困难,则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二级烫伤如果面积大于手掌的话,患者也应去医院看看,专业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窒息真正的窒息在现实生活甲很少发生,喝水呛到或是被食物噎到一般都不算是窒息。窒息发生时,患者不会有强烈的咳嗽,不能说话或是呼吸,脸会短时间内变成红色或青紫色。不要给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急救办法:首先要迅速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让患者身体前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后背两肩中间的位置。如果不奏效,需要站在患者身后,用拳头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只手握住拳头,上下用力推进推出五次,帮助患者呼吸。思者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自救措施:将自己的腹部抵在一个硬质的物体上,比如厨房台面,然后用力挤压腹部,让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弹出来。只要窒息发生,都需要迅速叫救护车抢救患者。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篇4

关键词颅脑外伤抢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9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抢救护理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6~70岁;经检查证实为脑干伤18例,硬膜外血肿30例,颅骨骨折10例,脑挫裂伤(包括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脑挫伤、脑内血肿)22例。按GCS评分记分多少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的长短,可将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分为轻、中、重3型[1],经评定,中型及重型患者分别为51例及29例。入院后经抢救、护理,仅有3例患者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6.3%。

住院期间抢救与护理:入院及时病情评估,把握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急诊入院的颅脑外伤患者,接诊护士首先迅速进行简便有效的病情评估,以便选择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目前临床上多采用GCS评分法,按检查时病人睁眼、语言和运动三项反映的情况给予记分,总分在8分以下者表明昏迷。区分轻、中、重型后,紧接着护士判断病人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①脑疝:对颅压增高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疝的先兆。②气道阻塞:急性颅脑外伤后,由于病人失去主动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道,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③出血性休克:主要见于颅脑开放伤或身体其他部位并发伤。最后护士应掌握伤情基线[2],既是将病人伤后的基本情况作较系统的了解,作为基线。

住院期间掌握病情动态进展及识别潜在合并症: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观察GCS评分情况,并在观察治疗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伤情基线,作出判断,及时识别潜在合并症。

常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顺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采取头侧位或侧俯卧位,放置口腔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须行气管切开。②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稳定,开放1~2条静脉通路,对于出血休克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输血补液。③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尽快进行头颅CT扫描,昏迷患者检查途中有医护人员护送,并备有简要的抢救器材及药品。④若需手术治疗,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免耽误手术的最佳时期。⑤脑脊液漏的护理:采取平卧或头高位,宜将鼻、耳血迹擦净,不可用水冲洗,在鼻道、耳道置无菌棉球和纱布,浸湿后及时更换。⑥其他。特殊护理:①脑室外引流护理: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的量及引流液的性质,每日记录引流总量,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更换引流装置时严格无菌操作。②亚低温的护理:最好保持肛温在32~3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按时检查意识和生命体征,避免激发颅内血肿而耽误诊断治疗。③急性颅内高压的护理:颅内压难以控制会导致脑缺血,甚至脑疝,危机病人生命,对重型脑外伤病人有条件的应常规行颅内压监护,我院因条件有限,不能行此监护,但通过采取一些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去除造成颅内高压的原因。首先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组织,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其次,采取以下处理方法:抬高头位15°~30°;应用脱水剂。

讨论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捷的思维,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观察判断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信息。保证抢救方案的正确与抢救措施的及时准确执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篇5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流程;一体化;效果

选择有效的多发伤急救流程的方法,不仅是临床疗效的重要评价手段,同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救治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中心中南急救站送至医院118例多发伤抢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比例为57:61,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36.3±11.2)岁;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5min~1h入院急救,平均时间为(36.8±5.2)min,其中颅脑损伤33例,意识障碍30例,休克25例,眼部外伤19例,骨折类11例,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受伤原因中工伤事故48例,交通事故40例,击打伤害19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为多发伤急救患者;患者家属在知情并同意情况下参与研究调查[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资料不完全者。

1.3方法本设计多发伤急救流程一体化主要措施为:120在接到出车电话后4min内出车并及时赶往事故现场;救护车通过医院绿色通道及时返回医院急诊中心后接诊医生做初步检查,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统计;根据医院应急预案和急诊科医生的评估情况抽调相应科室医生进行诊治;同时医院急救物资需要做好及时准备。患者来到医院后按照:急诊科检查、送伤员及检查入院、整理总结的顺序进行抢救。其具体措施如下:

1.3.1院前急救改进措施医院在建立多发性急救流程一体化时需加强院前急救处理手段,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时需第一时间安排急救车辆出车,以减少患者的等待急救时间。同时急救人员在到达急救现场时要立刻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救助措施,如分散人群、检测生命体征、伤情判断、对存在多个患者的现场进行捡伤分类及移送患者等救助工作,同时及时联系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及药物处理等,在急救程序完成后由医生确认签字后转运患者进行入院急救。

1.3.2院内急救处理措施加强院内急救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同时出车医护人员如有可能全程参加院内急救工作。急诊诊治过程中参与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转送科室过程需全程陪同,在各科室进行安全交接过程结束后才能返回。对于病情严重需要立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术前准备工作,其中相关科室需要及时做好危重患者的辅助呼吸等治疗工作安排,减少患者出现缺氧及失血过多等原因引发的死亡情况出现率。

1.4观察指标观察多发伤急救患者入院后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情况,同时针对其满意情况统计患者出院时的反应[3]。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

2结果

在经过本中心调整多发伤急救流程一体化的改革措施后,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出车速度提高为4min以内;118例患者急救成功108(91.53%)例,死亡10(8.47%)例;同时根据出院情况调查表显示,患者满意度提高。

3讨论

争取时间是抢救多发伤患者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的分工和合理的工作安排能为抢救工作节省更多的时间。120急救车作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做好司机、医生、护士的整体性合作的整合工作,将原本独立的个体整合为一个小型的抢救单位,在院前抢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4]。同时院内急诊中心需做好相关的急诊接诊准备,转入科室进行治疗过程中与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同以及时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反映给科室治疗主治医师[5]。医院可以根据集中多发伤进行相应的抢救预案设定,利用平时科室交流学习时间进行相关培训,医护人员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熟悉流程。医护人员还可以采用岗位流转的方式进行技能培训,以熟悉各个抢救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抢救过程中积极开展抢救工作。同时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准备工作,在判定患者的情况严重后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时,医护人员可直接进入手术状态,这样为最佳手术时间提供了保障,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本研究中采用的针对多发伤设立的一体化急救流程,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在急救过程中分工明确、配合密切以提高救治率提供有力保障。120急救车出车速度明显提高。118例患者急救成功108(91.53%)例,死亡10(8.47%)例,说明有效的急救方案能够大大的提高急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医院针对多发伤建立一体化急救流程能够提高患者救治率,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小春,陈国清.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与护理程序改进[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5):346-347.

[2]石利国,陈英.突发性外伤的急救流程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245-1246.

[3]沈爱华.院前急救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救护效果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61-262.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防止危险废物焚烧装置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车间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并且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减少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根据本装置的实际情:请记住我站域名况,制定“危险废物焚烧装置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二、焚烧装置基本情况

三维公司危险废物焚烧站工程设计利用回转窑焚烧炉高温热解焚烧处理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塔釜聚合物、无利用价值的副产品、下脚料以及医疗产生的医疗垃圾,保护人身健康,防止危险废物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三、危险废物概况

1、废硫酸

来源丁二醇分厂

特性及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使命;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为穿孔、腹膜炎。肾、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串联空、全眼炎以至使命。

慢性影响:牙齿算式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已经器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处理措施与电石渣中和处理

2、废醋酸甲酯

来源丁二醇分厂

特性及危害醋酸甲酯相对密度(水=1)0.914,闪点(闭杯℃):-10;爆炸极限:3.1-16%;最小点火能(mj):0.40;最大爆炸压力(mpa):0.860。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氧化剂有火灾危险。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610mg/m3。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接触本品蒸气引进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抵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3、废甲醛

来源甲醛车间

特性及危害相对密度(水=1)0.82,闪点50℃(37%),爆炸极限7-73%,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3mg/m3。有刺激性气味,接触本品可引起眼灼痛、流泪、头痛、头晕等危害。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4、废丁烯醛

来源有机分厂

特性及危害

对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结合,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空气中非常易氧化生产氧化物,当受热或碰撞,甚至轻微摩擦即可发生爆炸.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防热,使容器破裂.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5、丁醇残渣

来源:丁二醇分厂

数量:约为300l/h

残渣组分:50-60%丁醇其他为轻组分

危害性:1)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具有可燃性;

2)泄漏对土壤、水体有害;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6、gbl残渣

来源:丁二醇分厂

数量:约为30—35l/h

残渣组分:38%1,4丁二醇其余为重组分

危害性:1)接触后对眼睛、皮肤有害;吞入、吸入对肺、呼吸道等有害;

2)泄漏对周围土壤、水源污染;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7、医疗垃圾

来源三维职工医院

特性及危害职工医院所产医疗垃圾包含各种病菌,为防止病菌蔓延,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8、废甲醇

来源:丁二醇分厂

数量:约为150—200l/h

组分:90%甲醇约1%p3oh5—7%乙酸正丙酯约1%甲醛其它为水

危害性:1)易燃易爆液体;

2)对人体中枢神经及视神经、视网膜有麻醉作用;

3)泄漏对环境水体有污染;

处理措施高温焚烧

四、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焚烧装置办公室

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危险废物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措施。

2.组织训练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3.对职工进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教育。

4.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废物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6.组织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

7.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将事故汇报、通报。

3、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成员各自职责和分工:

发生重大事故时,由领导组组长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直接组织指挥实施),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

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组长:应急救援全过程的总指挥。

2.付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具体指挥工作。

3.成员

负责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态扩大,服从组长、副组长统一调配。

四、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肤接触、眼睛接触,误食,以及发生泄漏及火灾;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急救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催吐,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吃东西。

3.皮肤接触:如果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

4.眼睛接触: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泄漏应急处理:

1.在发生泄漏时,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2.处理人员需佩戴所要求的防护用品及防毒面具。

3.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进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剩余液体用吸收棉吸附,并将吸收棉回收。

4.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事故防范措施:

1.现场人员按时巡回检查,详细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操作人员每30分钟做一次巡检,以便及时发现储槽、管道及燃烧机泄漏情况。

(二)事故应急预案:

储槽泄漏

现场人员发现立即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操作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进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

用沙土吸收地面物料,清理干净现场。

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储槽着火

现场应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立即切断物料来源,关闭进出口阀,通入氮气;

立即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

灭火人员佩戴呼吸器,穿防火服(包括头盔、上衣、裤子、靴子、手套),灭火剂为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人员至少3人应从不同的方向灭火;

由于甲醇泄漏而引起的着火,应立即切断料源。

灭火时严禁用水直接浇着火部位,由于甲醇比水轻,用水直接浇在着火的甲醇上,会火星飞溅,并在水面继续燃烧,一旦流入地沟,会引起其它地方着火。

甲醇着火时,要同时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灭,一次扑灭中间不能停,若一停止,马上又会全部着火。

若槽子放空管泄漏着火,则应开大n2灭火

(三)紧急安全疏散

在发生重大化学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领导组统一指挥下,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并在指定的位置(公司东门)集合,清点上班人员数量。如发生其它泄漏事故,根据当时的风向疏散人员至上风位,如发生爆炸事故,应立即与公司有关部门联系,引导附近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后必须对人员数量进行清点。

(四)工程抢险抢修

发生事故后,领导组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险、抢修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堵漏排险,消灭事故。特殊情况下,可请求外协技术力量支援。

(五)现场医疗救护

1.车间应建立抢救小组,每个职工都应学会心肺复苏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

2.发生化学灼伤,要立即在现场用清水进行足够时间的冲洗。根据伤者实际情况及时联系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系统救治。

3.发生其它人身安全事故,根据伤者实际情况及时联系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系统救治。

(六)社会支援

一旦发生重大化学事故,本单位抢险、抢修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周围安全时,领导组必须立即向上级通报,必要时请求帮助。

公司调度电话

(七)训练和演习

1.车间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单位的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把指挥机构和各个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地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领导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6篇) 】相关文章:

小型超市店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10-10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2024-09-14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9-04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化学硬水软化的方法(6篇) 2024-10-26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6篇) 2024-10-26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6篇) 2024-10-26